《經絡腧穴學》《針灸學》《針灸醫籍選》《針灸各家學說》《穴位解剖》《經穴效應特異性》,這些神秘而富有傳統特色的課程來自針灸基礎教研室。
師資——
這裏盛産大咖
看一組震撼的數據,你就知道,這裏藏龍臥虎、大咖雲集:教研室團隊近三年共獲得社會榮譽及獲獎10項、教學類榮譽及獲獎11項、科技類榮譽及獲獎共9項,共發表科研論文180余篇,其中SCI論文40余篇,最高影響16.538,主編或參編國家規劃教材9部,學術專著4部。
针灸基础教研室以“一流本科教学、一流课程建设”为重点,重视教学,潜心教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師資队伍: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四川省十大名中醫等,有專任教師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平均年齡40歲左右,8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曆,是一個積澱深厚、傳統優良、綜合素質高、教師梯隊建設合理的教研室。
强劲的師資队伍为教研室“金课”打造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拥有国家级精品課程《针灸学》,省级精品資源共享课程《针灸学》,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针灸学——针灸理论与实践》。同时,整合院内教学资源及教学平台,打造“线上金课”——《针灸学》,获得2018年四川省省級精品在線開發課程項目獎。
教育——
“一二三四”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面,引入循證醫學教育評價,強調針灸推拿專業的教育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知識的學習與獲取能力、臨床思維與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科研創新能力爲導向。教研室將“雙創”理念融入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科學研究为载体,以导师团队为保障,建设以科技活动和创业就业实践为核心的立体式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以创业实践教学、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实践台阶和创业就业效果评估的阶梯式创业就业芰ε嘌教ǎㄉ琛耙惶—兩翼—三融合—四全面”的针灸推拿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中医经典理论传承教育为“主体”,创新创业培养为“兩翼”,以学科专业、科研教学、专业教育与孵化实践“三融合”和项目全面支持、教师全面指导、课程全面贴近、政策平台全面扶持“四全面”的針灸推拿專業“雙創”人才培養實踐,收到良好育人效果,並獲得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改革——
針灸走進“大數據”
教研室近三年共承擔課程十余門,年均2300余學時。課堂上,辯論式、競賽式、問題式、互助式等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而互联网新时代新技术的运用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研室积极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主持编写了数字化教材《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和三维动态教材《腧穴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教研室研制针灸文献数据挖掘系统,为中医针灸古代和现代文献证据规律的挖掘和提炼提供了新的工具,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的能力,对文献挖掘的成果已引入10余所中醫藥高等院校針灸推拿專業的課堂教學內容。研制循證診療決策支持系統,構建臨床教學模擬平台,提高了學生中醫臨床辨證施治能力,並在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推廣應用。教研室還研發新型教學設備,輔助教學和臨床。“梁氏智能電針探測儀”實現針灸經絡穴位客觀定位、無創檢測、針刺手法動態評價,醫患互動等智慧醫療服務,提高了學生學習經絡穴位的興趣和學習效果,已在十八所實習醫院推廣應用。
故事——
一切卓越都源自平凡
享譽海內外的中醫針灸大家,梁繁榮教授始終不忘作爲一名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職責,長期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爲學生授課,親手指導學生進行針刺操作和臨床實習。
2012年,當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50萬元獎金時,他用30萬資助貧困學生,面向全校設立了“繁榮創新人才”的獎學金,資助了一大批家境貧寒、品德高尚、成績優異的本科學完成學業和開展創新研究。“這份有著特殊意義的獎金應該讓它發揮更大的價值。設立獎學金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我們這項事業中來,共同傳承和發展好中醫藥--這一中華民族傑出的文化代表。這是我作爲教師的使命,也是我對畢生夢想最好的注腳。”
學生眼中的梁老師“不講情面”,容不得半點糊弄,他要求問題不過夜、寒暑不停步。學生們談到,“我們有時加班到淩晨一兩點才將材料發給老師,沒想到第二天一起床,就看到老師的批注和修改已經返回來了。”梁繁榮教授就是這樣用一身正氣感染學生,用一腔熱忱愛護學生,用一腹詩書熏陶學生,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尊敬與愛戴。
嚴肅有愛的“大帝”和“芳姐”指的就是曾芳教授。“嚴”和“愛”是她的教育風格,“愛”“畏”交织是学生对她的最真实的感受。她总是嚴格甚至苛刻地要求每一个同学在她面前准确无误地背诵出针灸经脉的循行路线。她常常针对不同版本古籍文献记载的细微差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古而不泥古。在学生的朋友圈中,她既是令人敬畏的“曾芳大帝”,也是讓人倍感親切的“芳姐”。
作为学校大学生科技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芳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本科学生一遍一遍、逐字逐句地修改学术論文,耐心指导学生参与科學研究实践。作为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她注重在每周一次的文献学习、每月一次的科研思维训练和日常的课题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学术道德。她常常教育学生不要计较于一次拒稿、一次失误,不要满足于一次获奖、一点收获,要往更高处看人生。她培养的研究生2人獲得“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優秀青年學生”稱號,4人獲得国家奖学金,20余人次獲得各級各類獎學金。
同樣爲人才培養傾注全部心血,在平凡工作中執著堅守的還有,對教學科研認真負責、對患者熱心服務、對學生言傳身教的武平教授,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點燃學生閱讀中醫針灸典籍激情,深受教學好評的諸毅晖教授,以及走出國門展示中醫藥文化魅力,爲中醫針灸的海外傳播做出努力的吳俊梅、楊潔、周海燕、陳姣、李政傑、孫睿睿等老師們。
(編輯:王其奇)